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服务 > 正文

保供主城 种菜生金 大足古林村当好城市“菜篮子”

发布日期:2022-12-12 15:45

12月7日,大足区宝顶镇古林村3组,刚过6点钟的时候,当地的古林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忙碌起来,10多个工人带着菜筐和菜刀,走进农场菜地割采莲白。菜地里的莲白长势喜人,工人用菜刀割断菜根,撕开外面裹着的大片菜叶,露出一个个个头大、圆滚滚的莲白。一般六七颗莲白就把一个方型菜筐装得满满当当。

28岁的农场女主人刘英驾驶着三轮车,呼啸之间,把一筐筐的莲白运送到古林村村道边的装货点。工人一起动手,麻利地把莲白搬上一辆小货车,这些菜将送往江津区双福农贸批发市场售卖。货车出发时,刘英喜形于色:“现在解封了,又能往大足以外的地方送菜了,销量增加了,每天要多采摘一些蔬菜了。”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农场里的蔬菜只能就近在大足销售,销量和售价与往常相比均略有下降,她为此可没少操心,既要担心菜长得太快而滞销,又要担心菜价太低利润太薄而影响了给工人们发工资。

古林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种植了近230亩蔬菜,常年在农场务工的工人有20至30多个人,最多的时候不下50人。工人都是古林村的村民,几乎清一色是娘子军,年龄从40多岁至60多岁不等。他们的工资为时薪6元,忙碌的时候一般每天工作时长为8至10小时。65岁的村民吴群英是老员工,自农场开办时就在这里务工,她说:“农场办了5年了,我就干了5年,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能按时发工资。”55岁的村民杨孝群是新员工,今年才来这里务工,“离家里很近,能顾家,还能挣点钱补贴家里,还算可以吧。”她说。

对于农场的经营状况,刘英坦言“总体还算不错。”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农场销售不愁,她所要做的就是和丈夫黄常兴一起把时令蔬菜种好,不要砸了古林村蔬菜产业村的招牌。

在大足区,古林村是颇有些知名度的“菜篮子村”,蔬菜种植业是该村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产业。2018年以来,在宝顶镇多位人大代表和镇村党员干部的积极协调推动下,古林村先后成立了两个家庭农场,蔬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经增长至250余亩,其中包括80余亩大棚蔬菜地。古林村生产的四季时令蔬菜,每天源源不断地送上重庆中心城区等主城区市民的餐桌。

宝顶镇人大代表、古林村党支部书记黄中元介绍,全村蔬菜产业年产值2021年达到了100余万元,全村有50多户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家庭农场务工,增加了年收入,“其中包括4户脱贫户,由此实现了稳定脱贫,避免了再次返贫。”

“保供主城,种菜生金。”尝到了蔬菜产业甜头的古林村,下一步将在“菜篮子村”品牌塑造上继续发力。

黄中元表示,古林村近期就要新建一个30余亩大小的蔬菜种植基地,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村集体蔬菜种植合作社,未来会根据经营情况逐步扩大规模,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