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科普 > 正文

研究显示85%慢性疼痛患者严重抑郁

发布日期:2023-11-30 23:59 来源:中国科普网

视觉中国供图  

面对慢性疼痛,“忍忍就过去了”的传统观念已经被彻底颠覆。现代医学理念公认,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消除慢性疼痛是每一位患者的基本权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疼痛已逐渐实现诊断、治疗,以及长期管理。

10月17日,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2023年“中国镇痛周”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主任马柯和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郑拥军分享了诊断、治疗慢性疼痛的多项“黑科技”,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疼痛,重视疼痛,直面疼痛。

疼痛包括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其中急性疼痛被称为“好痛”,这是为什么呢?郑拥军介绍,当急性疼痛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因疼痛而前往医院就诊,因而被称为“好痛”。而被称为“坏痛”的慢性疼痛往往持续3个月以上,且难以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破坏作用。此外,慢性疼痛常合并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研究数据显示,85%的慢性疼痛患者严重抑郁,32%的慢性疼痛患者有自杀倾向。因此,一定要重视,并积极治疗、管理慢性疼痛。

红外热成像让疼痛无所遁形

生长痛、头痛、分娩痛、老年痛……从出生到衰老,疼痛几乎伴随着人的一生。在我国,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高、患病人数庞大,且呈快速增长和低龄化趋势,其中比较常见的疼痛有骨骼肌肉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和术后慢性疼痛。对于疼痛,很多患者苦于找不到根源,只能消极应对。

“如今,在红外热成像仪的帮助下,疼痛根源无所遁形。”郑拥军介绍,红外热像图能够真正实现疼痛可视化,为疼痛临床评估提供了新的、科学的可视工具。它可将病变部位细微的温差变化,通过人体温度分布的彩色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从而生成“人体疼痛图谱”,即红外热像图,进而实现疼痛可视化,以便能够直观地分析出身体病变发生的部位、范围,辅助进行激痛点定位。也就是说,凡是引起人体组织热改变的疾病都可以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来检查。

脊髓电刺激缓解慢性顽固性疼痛

除了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也已经实现临床获益。

郑拥军介绍,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方式有很多,包括神经阻滞技术、触发点针刺技术、埋线介入技术、椎间孔镜技术等。其中,脊髓电刺激疗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先进疗法,可以治疗慢性顽固性腰腿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周围缺血性疼痛、顽固性心绞痛、残肢痛,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神经根病、蛛网膜炎等疾病。

郑拥军介绍,脊髓电刺激疗法是在脊髓的硬膜外间隙植入一根电极,通过植入皮下的神经刺激器发出弱电脉冲,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实现控制和缓解疼痛的作用。该治疗方法不破坏人体的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其灵活多变的调节模式还可随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医生在体外不断调节,使疼痛能获得长期有效的控制。

数字智慧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数字智慧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虚拟现实技术(VR)就是一种新兴的辅助或替代药物的镇痛方法。本次活动中,马柯就带来了一项前瞻性研究——VR疗法。

马柯介绍,VR疗法就如橡皮擦一般慢慢擦去脑中由疼痛留下的痕迹,而全新的听觉、触觉和视觉可以让疼痛患者进行有意识的放松。目前,VR疗法有放松疗法、正念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等8种。以单次VR放松疗法为例,病人戴上VR眼镜,首先体验一场7分钟的被动沉浸放松。这是一趟“海洋之旅”,病人就如同在海洋中遨游。随后是8分钟的主动引导放松,这是一趟“丛林漫步”之旅,在清醒的山林中,病人可以完全放松呼吸。而且,VR耳机、控制器,以及连接到耳机的“呼吸放大器”,可将患者的呼吸引导至耳机的麦克风,用于深呼吸练习。

马柯介绍:“在VR技术的运用下,大脑如同被‘劫持’了一般,病人可以在游戏中欣赏风景、与动植物互动,不知不觉起到了从疼痛处分心的作用,不再那么难受。研究表明,VR疗法可能会对身体内置止疼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干扰,包括大脑、脑干和脊髓等,这样就有助于减少对疼痛感知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