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报道一些涉及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科学玩具由于没有安全提示,在实验中带来了诸多风险,引发社会关注。
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实际上是一次次“微科研”,是训练学生良好科研品质的“练兵场”。一般来说,教科书里设置的经典实验,是有安全保障的,按照正确、规范的方法操作不会出现事故。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这是化学实验活动的第一原则。实验之前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正式开始实验之前,至少要做两件事:第一,要佩戴护目镜或者防护面罩;第二,穿上实验服。如果自己需要取用药品,还要戴上耐酸手套。
其次,要认识所用的化学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不能出现错误的操作。化学实验不是看热闹,即使简单的实验也包含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人被新奇的化学实验吸引,在开展实验活动时,也仅停留在对表面的实验现象的观察,而不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进行这个实验,以及实验背后有哪些原理。
实际上,化学实验仪器的选择、药品的准备以及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包括实验安全等各方面都是建立在实验原理之上的。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是实验的基础,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特点,比如放热多少、体积变化等,操作者要有一定认识。在中学阶段,虽然一般的化学实验仪器构造简单,但操作者也应重视规范操作。比如,在使用试管时,如果操作者不按照要求来,直接把手指放在试管的中部位置,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振荡操作。
第三,操作者应对所用实验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性质有完整的了解。比如,物质的熔沸点、着火点、腐蚀性,以及物质接触空气(氧气)、水分等可能发生的变化。这些内容应该在实验准备过程中写在报告册上,并且标注出来,如果有必要,甚至应该标注需要针对性准备的防护用品。
第四,在“最小量”的原则上利用微型实验的方法进行预实验,养成定量实验的习惯。微型实验是提高化学实验安全防护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实验之前,操作者通过微型实验仪器,如微型的烧杯、烧瓶、试管中,取用极少量化学药品进行预实验,观察发生的现象以及剧烈程度,为后续的正式实验积累必要的经验。在化学试验中,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确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实验伤害降到最低。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做实验、回避实验,恰恰相反,我们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多做实验,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这才是最有效的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