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科普 > 正文

熬夜可致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72%

发布日期:2023-11-30 23:25 来源:中国科普网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期刊《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新研究显示,熬夜不睡的“夜猫子”更容易患糖尿病,与早睡早起型人相比,晚睡晚起型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可增加72%,即使考虑到了生活方式的影响,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加。

昼夜节律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遗传驱动的结构,指的是一个人对更早或更晚睡眠期的偏好。晚间睡眠型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代谢功能障碍、睡眠问题、血糖管理不佳以及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由于昼夜节律错位,晚上睡眠型可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当昼夜节律生物节律(如睡眠-觉醒周期、体温调节、激素分泌和新陈代谢)与社交(如工作时间)和物理(如光)环境不同步时,就会发生昼夜节律。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护士健康研究队列中63676名女护士参与者,她们的年龄在45~62岁之间,没有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史。研究团队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睡眠类型,包括早睡型、中间型、晚睡型,还调查了参与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酒、BMI、运动、吸烟、睡眠持续时间和饮食习惯等,分析了睡眠类型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其中,35%的参与者属于早睡型,11%的参与者为晚睡型,晚睡型参与者比早睡型参与者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可能性高出54%。在平均7.4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925例新发糖尿病病例。

研究发现,与早睡型的参与者相比,晚睡型参与者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72%。当研究人员考虑到6种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后,发现熬夜依然增加糖尿病风险,与早睡型的参与者相比,晚睡型参与者糖尿病风险增加19%。这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抵消大部分风险。研究人员表示,当人们控制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时,睡眠类型和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强烈关联性降低了,但仍然存在,这意味着生活方式因素可以解释这种关联的很大一部分。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一风险仅在白班工作的人群中明显,而对于通宵工作的人则不明显。

“在我们的研究中,虽然‘夜猫子’最初表现出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但在考虑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时,这种风险大部分都降低了,这些生活方式往往倾向于吸烟和不良饮食等不健康的习惯。然而,一些风险似乎与他们的时间类型或生物钟偏好有着内在的联系。有趣的是,在夜间工作的‘夜猫子’并没有表现出这种增加的糖尿病风险,这表明将工作时间表与他们的自然节奏保持一致可能是有益的。”该研究的主要作者Sina Kianersi博士后研究员介绍,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具有影响。认识到“夜猫子”面临的独特健康风险意味着我们需要制定量身定制的健康策略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可能包括促进灵活的工作时间表以匹配他们的身体节律,为他们创建特定的健康运动,并投入更多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健康风险背后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讲,对于个人和医疗保健界来说,认识和解决“夜猫子”人口所面临的独特挑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