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科普 > 正文

专家:“三早”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发布日期:2023-11-30 22:55 来源:中国科普网

9月21日是第30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在9月20日召开的“忆起向未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圆桌讨论会”上,专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阿尔茨海默病日益受到关注。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治愈,“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延缓疾病发展。临床专家们呼吁引进更多创新治疗药物,助力解决“精准诊疗手段稀缺,临床缺医少药”的困局。


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疾病负担重


人民网·人民健康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于该论坛上发布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报告》,其中显示,“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窗口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以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为主的老年痴呆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目前,我国是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患者人数近1000万人。据预测,到2050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将在2765万—9194万人之间,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数据表明,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相关经济支出已经占全国GDP的1.47%。预计到2050年,中国有可能成为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失智疾病方面经济负担最高的国家,据估算将高达8.7万亿美元。由于现实生活中,患者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照护,长期照护费用大多由家庭独自承担,且照护者平均每周需要花费大约6个工作日来照顾患者,这给“居家养老”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使患者的家庭成员普遍面临精神压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第四位“健康杀手”,也是健康老龄化和长寿社会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在健康中国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专项中,要求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预防为主


在圆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目前预防是对付阿尔茨海默病有效的手段。

陆林表示,“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特效药。我们希望能有突破,但是非常困难。我们希望多做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更多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

陆林院士透露,“中国脑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早期预警,延缓发病五年左右,这样可以大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环境、遗传,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引起。陆林教授强调,保护脑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坚持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增加睡眠时间,减少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他建议,老年人每天走六千步到一万步,每周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者每周75分钟至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他也提醒,不能总是进行同一种运动方式,应以一种为主,两到三种为辅。比如一周跑步两天,其他时间进行打球、游泳等。


防治关键在于“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即“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为延缓和防控阿尔茨海默病赢得更多时间。

目前我国轻度痴呆患者和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分别为14%和34%,有49%的病例被误认为是自然衰老的现象,错过了早期干预期。在临床上,病人的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即偶尔忘记一些事情的细节,但不影响生活的阶段,被称作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黄金窗口期”。在这一时期及时诊断干预,可极大地延缓疾病进展。


创新药有望上市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报告》中显示,81.7%的患者和家属表示会主动向医生咨询使用创新治疗药物。如何用上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患者和家属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确切的病理机制不明,研发新药时异常困难。近20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失败率高达99.6%。

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刚教授介绍,近年来,Aβ单抗治疗进入公众视野。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药物仅着眼于改善症状,Aβ单抗治疗可以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病因修饰。随着越来越多的Aβ单抗药物走上市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将迎来“单抗时代”,并在未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透露,目前靶向Aβ蛋白的抗体药物已经在我国进入三期临床,并且数据良好,期待未来市场上出现早期患者治疗干预的有效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求洞察报告》中显示,42.3%的受访者知道该药物,而57.7%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可以看出,公众对该领域新兴药物的了解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