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童云
暑假旅行拉开序幕。这些年,胡同游已经成了京城游的一个热点。
就全国而言,胡同虽非京城独有,但就胡同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名称之繁杂、历史之厚重,北京是其他任何一个地区所望尘莫及的。
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北京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茶文化感兴趣,就可以在炎炎夏日自得一处清凉了。北京的胡同命名可分为自然地理名称与人文地理名称两大类。自然地理名称如兔儿山、西河沿、臭沟胡同、河槽等,人文地理名称如西长安街、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护国寺、米市胡同、东交民巷等。其中,人文地理比自然地理名称要多很多。
自然,也少不了与“茶”有关的胡同——大茶叶胡同、小茶叶胡同等。大茶叶胡同因为早年间从南方经漕运到京城的茶叶在这里经销而得名,与其紧邻的一条无名小巷也被人们“爱屋及乌”地命名为小茶叶胡同。如果把这条东起扬威胡同,西至延寿街,长240米的茶儿胡同也当作是与茶相关的胡同的话,那可就闹笑话了。茶儿胡同原名为柴胡同,被老北京人特有的儿化音叫来叫去之后,就成了茶儿胡同,可谓是京城里名不副实的“茶地名”了。
有茶叶冲泡自然得有茶食充饥,否则人们一旦让那能“轻身”的茶吸引住,喝得忘乎所以出现茶醉症状,就不爽了。于是京城的胡同界里也就有了茶食胡同,而且还分为东茶食胡同和西茶食胡同。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东茶食胡同保存了下来。
祖祖辈辈生活在胡同的老北京人,记下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时代的特色,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早年间,北京的茶叶一般只是用来大宗交易或家庭消费。虽然早些时间,那些开在街面上的茶馆、茶室等被北京人认为是有“特殊色彩”的场所,但北京人爱茶那是爱到极致了的。甚至有的人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喝茶,一碗茶不喝透决不下炕。当然,冲泡的茶叶等级是跟裤兜里的银两直接挂钩的,从上等的茉莉花茶,到一遍筛后的茶叶,再到二遍筛后的高碎,以至于筛高碎余下的“茶叶土”,也都有不同人群在消费。
笔者以为,这大概是吴裕泰茶庄(1887年始)和张一元茶庄(1900年始)能够长期在京城各占“半壁江山”的原因。好在从1988年北京人有了自己的茶馆——老舍茶馆以后,各种茶馆、茶楼、茶室、茶空间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各种爱茶人士尽情地向社会各界展示着自己对茶文化的热爱,并诠释和升华了茶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北京人的文化生活。
如果时间允许,你还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到茶棚站、茶坞站等地充分地了解北京的茶文化。逛了各个历史上有名的茶场所之后,还可以到众所周知的马连道茶城一游。它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茶城周边的街道命名体现了这个地区的茶文化特点。如有以“茶马”命名的茶马东路、茶马西路、茶马街、茶马南路、茶马北街、茶马北小街,以及茶源路等。漫步在茶道上,欣赏着星罗棋布的茶叶店铺各具特色的招牌,沐浴在茶文化的特殊香气里,你也就有了“无由持一碗”的欲望。
老北京人对马连道茶城的出现充满了感激之情:“自从有了马连道茶城,北京人从此可以喝到大江南北的中国好茶了!”
此时,在你身上蕴藏了许久的文艺范儿,一定会促使你顺便来到被公认为北京最雅致的百花深处胡同,身临其境地体会顾城《题百花深处》的诗意:“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少将老。”甚至你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陈凯歌导演的《百花深处》里的一个角色,在这里与友人品茶、聊天……感悟茶作为忘忧草的曼妙。
北京胡同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胡同游,不仅可以了解老北京的衣食住行、民生礼俗等,还可以学习到老北京人乐观悠闲、平静从容、温和善良、谦让恭谨的品格,进而建立文化自信。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