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科普 > 正文

孩子胖胖的是好事吗?儿童肥胖中藏着多少误区

发布日期:2023-10-31 22:41 来源:中国科普网


18名儿童患者中,有15个体形消瘦的孩子,胖小孩只有3个,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夏露露一天接诊的患者情况。但如果将目光转移到住院病房,比例发生了反转,病房里更多是因为肥胖引起并发症而住院的孩子。

  夏露露说:“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临床上,儿童肥胖比消瘦会引发更多疾病和危害,但家长更多关注的只是孩子消瘦影响身高。”

  8岁的辉辉身高1.29米,但体重已经达到了40公斤,属于肥胖的范畴。由于身体质量指数(BMI)不达标,影响了体育成绩,学校要求“叫家长”。辉辉从小由奶奶照顾,奶奶带辉辉来到医院不解地问:“辉辉胖胖的体型加上开朗乐观的性格,到哪都是人见人爱。小时候胖,长大自然就瘦了。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减肥,会不会影响健康?”

 孩子胖胖的是好事吗

  “儿童期肥胖会并发脂肪肝、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性早熟等,严重的还会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Ⅱ型糖尿病等。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儿童骨龄超前的风险更高,而骨龄超前可能导致孩子长不高。”提到儿童肥胖的危害,夏露露担忧地说:“胖孩子还可能会被歧视,产生自卑等心理障碍。”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已达10%。这份报告预计,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达到65.3%,其中,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将达到31.8%,学龄前儿童将达15.6%。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全国妇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和素养,政府、社会、个人应多措并举、密切协作,在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要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最终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打下基础。

  儿童肥胖比“中年发福”危害更大。儿童期肥胖是引起成人肥胖及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孩子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概率增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多省份将BMI指数纳入体育成绩,家长们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与体重情况,但这其中也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厘清。

 胖小孩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吃得太不好

  啾啾同样因为BMI不达标被妈妈带来营养科。在确诊为肥胖后,啾啾妈妈称,孩子是吃得太好,营养过剩了。

  夏露露听到后,立即纠正:“从广义来看,孩子超重肥胖、过于消瘦、微量营养素缺乏都属于营养不良。孩子超重肥胖的确是吃出来的,但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因为吃得不好、不均衡。”

  肥胖主要分为没有疾病因素的单纯性肥胖和有疾病因素的继发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由垂体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而单纯性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环境因素包括膳食平衡失调,运动过少,睡眠少,情感忽视等。

  据夏露露介绍,在门诊遇到的肥胖儿童中,有95%都是单纯性肥胖。总能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简单来说,大部分孩子的胖是吃出来的,不是吃得太好,而是吃得太多、营养不均衡。

  夏露露在门诊的感受得到了科研论文的数据支撑。据《中国2016-2017年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状况及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6-17岁儿童粮谷类和畜禽肉摄入充足,甚至过多;全谷物和杂豆、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鱼虾类、奶类及其制品、坚果和大豆类摄入不足。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学龄儿童主食和肉都吃得太多。

  儿童营养不均衡大多是因为家庭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这些家庭在饮食方面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不吃早餐、三餐不固定,经常食用肉类、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能量密度食物,饮食中食物多样性不足等。

  儿童减重也离不开父母的督促。“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关键看你怎么教,通过日常门诊接触患者可以发现,家长教得好,孩子减重很快;家长教得不好的,孩子根本没法减重。”

  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闫秋实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被医生告知孩子超重,而超重很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成绩。这位一贯主张“放养”孩子的家长对此不以为意,甚至自嘲是孩子减肥路上的一座大山。今年年初,因为工作的关系,闫秋实接触到了一名儿童营养专家,这才了解到儿童肥胖竟然有如此多危害。下定决心的闫秋实带孩子来到医院营养科定制专属减重方案,一个月内孩子就瘦了将近10斤。

  腰围身高比、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综合判断是否肥胖

  谈到来营养科挂号问诊的孩子家长,夏露露认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始终无法正确判断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营养健康状况,不是过于焦虑就是过度不在意。”夏露露说,“一说到肥胖,很多人便会想到体重,认为体重是判断肥胖的主要依据。其实不能仅凭肉眼观察来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正确判断孩子是否超重肥胖,是帮助孩子达到科学营养饮食、保持健康体重的第一步。

  儿童肥胖的判定应参照科学依据,在判断时至少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腰围与身高的比值、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

  国际上大多采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人属于偏瘦、正常或者肥胖体型,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若BMI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95百分位,属于肥胖。也就是说,如果将100个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BMI指数从高到低排列,前5名便属于肥胖。

  此外还可以参考腰围身高比、体脂率来判断孩子是否肥胖,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理想的腰围(cm)÷身高(cm)值应小于0.46。男孩和12岁以下女孩体脂率应该小于20%,12岁以上女孩体脂率应小于25%,超出以上范围属于肥胖。

  对于超重肥胖的儿童,减肥要与成人一样“管住嘴”“迈开腿”。

  浩宇和爸爸妈妈来到营养科时,三人的体型相仿,肚子上都戴着两层“游泳圈”。夏露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很常见,一般父母吃什么,孩子也会跟着吃,长此以往,孩子随父母就长成了一个体型。”

  浩宇确诊肥胖后,夏露露向浩宇父母推荐了医院7月即将开展的减重训练营,却被浩宇爸爸一口回绝。事后,浩宇爸爸说:“这种减重夏令营就是把孩子丢进去挨饿的,我可舍不得。再说同样是饿,我们自己在家给孩子饿一饿也瘦下来了。”

  夏露露说,这是肥胖患儿父母又一个常见误区,“孩子减重‘管住嘴’并不能仅仅靠饿,单纯依靠节食来减重是非常不科学的。节食会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健康理念培养需从娃娃抓起

  夏露露介绍,有减重需求的孩子首先需要改变进食习惯,把吃饭的速度放慢。在日常饮食中,主食要注意粗细搭配,粗粮可以占到主食摄入量的1/3;荤素搭配,肉类尽量选择优质高蛋白,每餐多吃蔬菜;可以将酸奶、坚果、豆类、可生吃的蔬菜、水果等作为孩子的零食,但需注意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超过3次,量也不宜过多;尽量不吃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同时,科学减重绝对不是一蹴而就,应遵循递减法则改善饮食结构。

  长跑、游泳、跳绳、踢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对控制儿童肥胖非常有益。研究表明,4岁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会降低7岁时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风险,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改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心血管结局。

  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工作目标,预防和控制我国肥胖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降低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等,必须从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开始。

  每次门诊接诊遇到7岁以上营养不良的孩子,除了解答患儿父母的疑虑外,夏露露还会不厌其烦地用孩子能听懂的语句单独向孩子讲解营养不良的危害,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确、科学的。

  “孩子是很懂道理,也是最能接受新观念的。健康生活其实就是观念意识影响行为的后果。健康理念意识的灌输需要从娃娃抓起。”夏露露说。(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文中辉辉、啾啾、浩宇均为化名)(见习记者 谭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