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62岁的刘女士,近来走路时总感觉腿脚软绵绵的,没有力气,稍不注意就会崴脚,同时还食欲不佳,每顿只能吃小半碗米饭。在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就诊时,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医疗机构管理分会常委张大辉主任医师经过检查和综合评估,发现刘女士患上了“肌肉衰减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肌少症”。
每8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骨骼肌含量减少、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共同下降的老年综合征。张大辉解释,人的肌肉和骨骼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支撑运动系统。从儿童期开始,肌肉随生长发育而快速增加,青壮年时期达到最高峰,随后逐年走“下坡路”,且肌肉力量和功能也呈递减态势。60岁以后,“肌肉削”“肌肉萎”“肌肉消损”的速度进入“快车道”,继而酿成摔伤、骨折等危害,重则可能合并吞咽功能障碍,造成呛咳、误吸、肺感染、窒息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数字显示,我国平均每8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肌少症。
很多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殊不知,因少食、禁食所致的营养不良对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摧残甚烈,往往摔个跟头就会葬送晚年健康。与此同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皮肤保养,常常忽视肌肉欠缺的潜在风险,宁愿为保持肌肤光泽消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也不愿意为拥有坚实的肌肉去锻炼半小时。但肌肉却是人体消耗脂肪和糖份最大的器官,经常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质量,肌肉质量越高,身体代谢脂肪的能力就越强。
不仅如此,人体肌肉素有“第二心脏”的美誉,肌肉越发达,肌肉收缩就越有力。而有力的肌肉收缩,可促使静脉血液加速回流至心脏,增加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古籍《灵枢·经脉》中有一句形象的话,叫做“肉为墙”,意思是肌肉身为脏腑和骨骼的“软屏障”,可有效保护内在脏器,缓冲外力冲击,而肌肉的缩减,自然使屏障功能被弱化。因此,张大辉告诫说:“老人要存钱养老,更应该储存骨骼肌,以备晚年之需!”
保障营养、适量运动可降低肌少症风险
张大辉建议,老年人不要挑食或随意节食,要注重营养均衡,保证肉、蛋、奶、豆制品等蛋白质的摄入。同时早期识别肌少症危险因素,尽早改变吸烟、喝酒或久坐不动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尤其是独居老人、单身老人或空巢老人,这样的人往往更不注意日常饮食,随便对付就是一餐,长此以往,极容易被营养不良所击倒,而催生肌少症。
在保障营养的同时,适量运动也很重要。张大辉告诫,年轻人要趁着青春好时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肌肉“库存”提前做好储备;而老年人也要多活动、多运动,避免肌肉丢失,延缓衰老。他特别提到,老年群体适当开展抗阻力训练,可以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对预防骨质疏松、肌肉流失、抗衰老效果显著。
张大辉指出,老年人的腰腿灵活度已大大降低,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因人而异选取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拳、做八段锦、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这些均有助于提升机体耐力,避免肌肉的储存量被岁月“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