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凤翔泥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展示他今年新设计的两款名为“梦娃鼠”(左)和“祝福鼠”(右)的泥塑作品。农历鼠年临近,中国泥塑之乡陕西凤翔县六营村的民间艺人们赶制泥塑,迎接新年。
一块泥土被想象之手揉捏绘制,成为色彩艳丽、生动活泼的国潮玩具精灵——凤翔泥塑!它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走进了大众的收藏橱柜。至今,它堪称我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凤翔,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古称“雍”,因“凤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其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泥塑工艺历史之久。凤翔泥塑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据说明朝时,朱元璋军队中的第六营兵士屯扎于此,该村因此被命名为“六营”。一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暇时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作玩具,并且彩绘示人。后来兵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制陶旧业”,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拿到各大庙会去出售。当地百姓纷纷选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和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塑从此远近闻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凤翔泥塑分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等。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制作工艺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泥塑色彩别具一格,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凤翔泥塑的众多传统优秀作品都得以创新发展,尤为典型的当数虎的形象。“挂虎”属挂片类,虎头暴额突睛,传统的制作色彩强烈鲜艳,双眉为两条相对的鱼,鼻子为人祖,鼻子中插着3个火红的辣椒。艺人解释,民间渲染虎的厉害,借之寓意妇女的泼辣。虎头上的“王”字为牡丹所替代,象征富贵。虎面其他纹饰多为五谷、花草、蔬果的结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开花结果的永恒规律。“坐虎”前腿立后腿坐,形态夸张,面部颇显威严,但不失神韵。躯体上绘以莲花、牡丹等纹饰,浓艳大方,极富观赏性。当地风俗,每逢小孩满月、百日、周岁,亲友们通常以“坐虎”相赠,置于炕头,以表达他们对小孩能够长命、富贵的祝福。
凤翔泥塑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因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中,2002年壬午年“马”图案和2003年癸未年“羊”图案,以凤翔泥塑为主要图案。2006年5月20日,凤翔泥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泥塑猪又被选为中国邮政贺年有奖信封的票面图案。凤翔泥塑与邮政结缘更是名声大噪,威武可爱的造型、浪漫神奇的纹饰以及强烈鲜明的色彩,被联合国誉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凤翔区文化馆获得“凤翔泥塑”保护单位资格。
凤翔泥塑,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青春焕发,汲取更多现代时尚元素,大胆引领工艺品的消费潮流,从陕西走向全国,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