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科普 > 正文

科技助力石刻“敷面膜”“蒸脸”护肤

发布日期:2021-12-22 11:32 来源:大足日报

  在实施小佛湾石窟保护修缮工程中,文保人员运用了不少“高科技”,其中的两项就是给石刻“敷面膜”“蒸脸”。
  小佛湾石窟的修缮遵循先清洁后加固的施工顺序。通过清除留存在石刻表面的微生物、揭取起翘劣化的历史修复材料、析出石质胎体中的可溶盐,文保人员才能准确地找出石刻的“病因”,从而量身制定本体加固方式及修复材料比例调配等。
  小佛湾坛台东面是一面条石砌成的石壁,石质长期裸露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多自然的颗粒物会吸附在表面,包括岩石里还有一些可溶盐、酸性氧化性的粒子等,长期下去对石质保护会带来不利影响。
  文保人员对症施策,用纯净水浸湿的木浆纸贴覆其上,利用木浆纸韧性好、吸附力强的特征,把不利于石质保护的一些物质给“吸出来”。
  “待木浆纸干透后,文保人员会将其揭取下来,放入溶剂中,充分搅拌、碎化,监测其盐离子与酸性离子的含量。”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可介绍,这样的步骤往往需要重复2次—6次,直到监测数值低于规定数值,从而达到脱盐,“石刻提亮换肤”的效果。
  除了“敷面膜”,在小佛湾石窟的清洁工序中,文保人员还用上了蒸汽枪。给石刻“敷面膜”为的是脱盐,而“蒸脸”能达到什么目的呢?
  张可介绍,石刻表面附着有大量微生物,它和石头结合的程度各不相同。一些苔藓类的植物可以用机械方法去除,而一些菌类和微生物与石头结合比较紧密,普通的方法无法完全脱除。加之小佛湾石质风化严重,石头表面强度低,针对这种与石头结合紧密的生物病害,文保人员就需要借助蒸汽枪,利用低压高温蒸气对其软化,然后慢慢清洗。
  张可现场演示了“蒸脸”效果。一个石门框,左侧还未进行清洁,石质表面潜藏着部分绿色色斑及苔藓。右侧则通过手工物理剔除及蒸汽枪作业后的石质表面,则显露出了石质胎体原本的颜色。
  清洁,不仅仅能给之后的加固修复工作提供依据,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石刻长久留存排除隐患。文保人员对小佛湾石窟清洁工序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跟踪、汇总,对整体的修复效果是一个量化的评估方式,这为今后同类型的石刻修复工作提供了借鉴。

(记者李东陈柯男张玮实习生朱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