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中华诗词经典】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发布日期:2023-07-31 12:01 来源:学习强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3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


注释:

1.沧海:指渤海。

2.竦峙:耸立。

3.星汉:银河。

4.“幸甚”两句: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合乐所加,与正文无直接关系。


赏析:

《观沧海》是中国古代诗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在建安十二年(207)之前,经过多年浴血奋战,曹操生擒吕布,招降张绣,消灭袁绍,征讨高干,取得了辉煌成就。是年,曹操北征乌桓,“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三国志·武帝纪》),铲除了袁氏集团的残馀势力。至此,整个北方地区已掌握于曹操手中(辽东的公孙康和关西的马腾、韩遂亦在名义上归附了曹操)。当此之时,如果能够一鼓作气,乘胜进击,征服南方的割据势力,就可望平息战乱,开创大一统的新局面。在这种政治军事情势下,曹操于凯旋途中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心潮澎湃,写下了具有“吞吐宇宙气象”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题直起。以下按照历时性进程,分写诗人所“观”到的三种境界。诗人首先看到:海水浩渺无垠,动荡不已;海岛挺拔雄伟,巍然屹立;草木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整个画面展现出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继而诗人看见秋风动地而来,掀起滔天巨波,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后来,狂风渐弱,大海又恢复了平静。诗人看到了奇景:鲜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明月的出入升降似乎是由于大海的吞吐;灿烂的星河映满大海,仿佛嵌在大海的胸中。大海具有多么广阔的胸怀啊!

古人说曹操诗歌具有“霸气”,其实所谓“霸气”,正是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流露。曹操通过观沧海所体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纳万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挥洒酣歌、刚健挺拔的阳刚之气。


参考:

孙明君选注,《三曹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第15-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