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华
2月28日,《辽宁日报》“一对夫妻自筹资金创办雷锋纪念馆”的报道引发人们关注。生意人张富泉、严俊荣夫妇认为,幸福就是有车有房,给家人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他们开餐厅、酒吧,在银川买下2套商品房。2010年,夫妻俩在朋友带动下,第一次资助贫困学生,没有想到的是,社会上还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自此,毅然决然加入到公益志愿服务中。
为了引导更多的人来做公益,夫妻俩卖掉了一套商品房,自筹40多万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2100平方米的雷锋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至今,参观人数已达46万余人次,青少年占近四成。严俊荣说,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破解了“幸福密码”。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到今年已经60年了。60年来,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茁壮成长。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养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日记》中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代表了一个崭新时代的道德向往,呈现出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真诚、善良、友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以奉献社会为幸福,于平凡中见伟大。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年仅22岁。他用短暂的一生,回答了植根于人生本质的永恒追问:“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1962年8月10日,雷锋写下人生最后一篇日记:“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从辽宁夫妻“有车有房就是幸福”到自筹资金创办雷锋纪念馆的转变,我们都可以从雷锋闪光的日记中找到答案,幸福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每年的3月5日,各地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希望将学雷锋活动“拆分”到日常工作中,融入到社区网格里,天天都是“雷锋日”。当你做了好事被问及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单位时,希望听到的回答是:“我叫雷锋,就住在中国。”(原文摘自新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