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足新闻 > 正文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意蕴

发布日期:2023-02-24 15:54

□叶长安熊晓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又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性,还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现实特殊性。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逻辑意蕴的理论认识、实践认识和历史认知,对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普遍规律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鸦片战争之后,闭关锁国的中国被动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之中。一方面,作为现代文明形态之一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概念共享的思想内涵、共同的时代内涵和共通的文明内涵,是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普遍性特征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和本质特征以及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开创性地“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与时俱进地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不同文明交融互鉴、平等交往、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特殊规律的实践逻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人的实践活动的维度看,现代化是民族国家在特定的具体国情和现实条件下,以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方式实现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实践主题和由始至终的奋斗目标。邓小平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这条道路,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从社会实践活动的维度看,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形成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就是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
  中国式现代化延续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历史逻辑。《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20世纪初,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诞生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奋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规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全新社会实践,朝着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原文摘自新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