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倒春寒,小雨淅沥,天气清冷。可位于大足邮亭工业园区的锶盐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却是如火如荼。
大足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锶矿资源,在这里建设一座集开采、研发、加工、循环利用于一体,占地3平方公里的中国优质锶原料供应中心和世界锶盐新材料生产基地,并形成500亿级的产业集群。
大足对锶矿的开采和加工由来已久,碳酸锶一直是大足锶产业的“顶梁柱”。
然而,在许多大足人的记忆里,锶矿的开采和加工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有人私下称其为“锶毒”。
为此,近年来,大足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推动锶产业发展绿色转型,以打造名副其实的“锶都”。
锶矿无序开采加工曾经导致环境污染
锶是一种有银白色光泽的碱土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冶金、军工、轻工、医药和光学等领域,主要矿物为天青石和菱锶矿。
因在材料制备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锶或锶化合物可改变材料的自有属性或使其具有特殊性质,锶化合物也被誉为“工业味精”。
大足锶矿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3807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6.7%、国内储量的46.3%。不仅如此,大足锶矿平均品位在60%左右,为国内碳酸锶生产企业首选矿石。
目前,大足已有红蝶锶业、元和精细化工等锶盐生产企业。
红蝶锶业可年产各类锶盐产品6.8万吨,是目前世界产能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细分行业龙头;元和精细化工可年产各类锶盐产品1.8万吨,是国内最大的锶盐深加工企业,产品出口率达60%以上。
不过,21世纪初,伴随着锶矿的无序开采和加工,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流入河流,造成周边河流受污染后水质发黑发臭,河里鱼虾面临灭绝,周边农作物受损严重。工厂排出的废气和堆积的废渣,更是让人感到呼吸不适,当地群众头痛不已,戏称当地为“锶毒”。
其中,仅2018年,红蝶锶业收到的环保投诉就超过10件。红蝶锶业等锶矿企业,也给当地群众留下了厂区烟囱黑烟滚滚、排水沟恶臭阵阵的印象。
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发展绿色转型
如今,经过环保改造后的红蝶锶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区干净整洁、绿草如茵,生产线实现全封闭式管理,几乎闻不到异味。
近年来,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下,红蝶锶业等锶矿企业着力向“环保”“清洁”“高效”转型,走上绿色发展的蝶变之路。
“环保问题不解决,周边居民生活不舒心,公司经营就很闹心。”红蝶锶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自动控制、环保治理、安全管控等进行升级改造,还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推动企业蝶变升级。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在红蝶公司的中控室看到,两名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屏幕前,观察并操控着厂内各区域设备的参数值,屏幕所显示的生产设备前却空无一人。
“厂区应用了浙大中控系统,在各个生产车间设置了控制点位。”红蝶锶业负责人介绍,监控设备把监测到的生产设备数据实时传输过来,在中控室就可以对控制点位的生产过程进行远程控制,达到无人值守、精准自控、安全预警、节能运行一体化管理目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成立于2004年的元和精细化工也通过多年的技术改进,拥有了全封闭、连续化、自动化生产工艺,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组织的专家环评验收和清洁生产审核。
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锶盐新材料产业项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简单的锶矿开采和加工综合效益逐渐降低、支撑作用日益减弱,亟需进行迭代优化。”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罗登才介绍,近年来碳酸锶、精细锶盐的市场需求量每年增长约5%左右,产业前景可期。
据了解,围绕锶光电、锶新能源、锶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方向,大足将着力引育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含颜量高的锶盐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全产业链。
为进一步保障大足锶盐新材料产业园高质量建设,大足区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等新材料高端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编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锶盐新材料产业园。
“产业园将严格落实‘生态功能不降低、水土资源不超载、污染物排放总量不突破、安全环境准入不降低’四条红线,加速建成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特色新材料产业园。”罗登才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建成约1平方公里,即将投用安全、环境、应急综合信息化等系统,正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中心、骨干道路、污水处理厂、消防站等基础设施。
同时,围绕锶光电、锶新能源、锶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方向,大足区着力引育一批锶盐新材料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全产业链。目前,产业园已签约江西环锂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5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根据当前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主要明确了锶平台型产业以及锶环保、锶光电、锶新能源、锶装备、锶养健康六个具体发展方向。”大足区委负责人表示,作为“工业味精”的锶盐产业,将进一步为大足的经济发展“提味增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