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的区别
生活美容是指运用化妆品和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性手段,对人体所进行的诸如皮肤护理、保养按摩、化妆美甲等带有保养或修饰等无创伤非侵入性的美容护理;而医疗美容则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医疗美容行为是一种医疗行为,具有一定风险性,可能会产生并发症,并非绝对安全可靠。对此,消费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要盲目选择医疗美容项目,事前应清楚禁忌症、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谨慎作出决定。
二、选择正规美容机构,确认从业人员资质
我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美容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执业活动,同时须在诊疗范围内明确医疗美容项目,仅仅取得营业执照,但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疗范围内没有医美项目的,都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消费者在选择美容院时应先查验其主体资质,“证”“照”齐全才是正规的医美机构。
此外,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应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只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经执业医师注册机关注册的医师,才可以实施医疗美容项目,消费者可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进入“执业医师数据查询系统”查询验证。同时,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具备《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未取得主诊医师资格的执业医师,可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从事医疗美容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三、全面了解风险,谨慎做出决策
医疗美容项目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操作失误或不规范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后果。而医疗美容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产品,即使是由有资质的医生正确操作,也可能因消费者的个体差异导致一定机率的不良反应发生。在医疗美容前,消费者应当对所做项目的信息和内容充分掌握,与主诊医师充分沟通,知悉该项目的风险性。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客观、理性地作出选择,不要因一味求美而忽视风险隐患,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盲目的期待。
四、仔细审阅合同,甄别贷款套路
消费者在签订医疗美容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条款是否合理,除了检查医疗机构和操作医师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以外,还应检查麻醉、场所消毒、药械使用等各项目的标准和收费明细,确保自身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目前,整形大多是不在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内的,消费者要确保自己有支付所有费用的经济能力。虽然目前还有整形分期贷款,但“医美贷”乱象也经常见诸报端,有些违法的“医美贷”将美容与高额债务捆绑在一起,通过砍头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设下连环套,使得消费者落入高额负债的陷阱中。建议您理性消费,对于计算方式复杂难懂的“医美贷”应提高警惕,避免不慎落入其编织的罗网
五、留存消费凭证,及时有效维权
消费者应当留意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项目和收费的公示,消费后索要发票(或收据),还需要保留好术前术后照片、沟通记录、服务合同、手术过程医师签字单据等。如出现消费纠纷,根据证据及双方的约定、合同权利与义务,与医疗美容机构协商,协商不成,及时拨打12345或 12315进行投诉举报,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申请医疗鉴定。
如遇医美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如遇医美机构使用医疗器械、药品等的质量问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若医美机构涉嫌非法行医、造成严重损害后果(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性障碍)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若协商调解不成,也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